实际上,天津方矩管厂参与镀锌方矩管并非新鲜事。发生在十多年前的“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湖南“株冶”事件等,就是天津方矩管厂参与镀锌方矩管误入歧途的典型案例。这些事件如今仍然令天津方矩管厂谈之色变。
对天津方矩管厂来讲,镀锌方矩管更像一朵带刺玫瑰。虽然镀锌方矩管市场有利于风险管理,但是入市却仍然存在“玻璃门”。
业内人士称,虽然国有企业具有较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但由于一些政策外部因素仍然受到较大限制,比如对天津方矩管厂参与镀锌方矩管等衍生品交易的评价与考核不够客观和完善;现行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套保的认定与处理过于严格;部分税收政策对企业参与镀锌方矩管交易产生一定影响。
一位大型天津方矩管厂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早在2002年,公司就开始积极进入镀锌方矩管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起初镀锌方矩管账户上都有盈利,也经常受到上级的表扬,但2006年随着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卖出保值出现亏损,而竞争对手因为没有参与镀锌方矩管,整体利润反而超过了公司,正因为如此公司当年还受到了上级部门的指责和批评,而竞争对手反受到了表扬。
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由于镀锌方矩管交易的高风险性,国资管理部门对天津方矩管厂参与衍生品交易一直持谨慎态度,在当前国有企业考核中存在参与镀锌方矩管套期保值交易许赢不许亏、只要亏损就必须承担责任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天津方矩管厂运用镀锌方矩管等衍生品工具的积极性。
另外,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对于企业套期保值的认定中,诸如套期的实际抵消结果在80%-125%的范围内等规定较为死板,而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q345b方矩管价格波动幅度的不一致容易超出其限制,被认定为投机交易,不符合当前企业套保的现实需求。
2014年以来,中国财政部和证监会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问题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国资委也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利用镀锌方矩管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业务,但问题尚未解决,企业仍然难以充分有效地参与套期保值交易。
2015年11月26日,财政部关于印发《商品镀锌方矩管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备受关注,但北京华融启明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志军指出,暂行规定对现货业务与风险敞口的区别仍然不够明晰,在套期保值与会计核算中容易出现混乱,给企业套期保值带来一定的困难。
信息来源:http://www.fangjuguanchang.com/